未标题-6.png

玉清导览     道茶素斋‍     活动报名‍   法会安排

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|许逊:集儒道一体的净明道创始人

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|许逊:集儒道一体的净明道创始人


微信图片_20231128215150.jpg位于南昌的许逊雕像。焦玉琴摄


在江西南昌新建区,坐落着一座著名道教庙宇——西山万寿宫,每年农历七月二十至九月初一,这里都会举行规模盛大的庙会。前来进香的民众不仅有本土十里八乡、方圆几十里上百里的,也有从福建、广东、湖南等外省远道而来的。每当此时,人们敲锣打鼓、燃香起舞、祈祷敬拜,以纪念“普天福主”许真君。

许真君,即晋代的许逊,出生于南昌市南昌县益塘坡(今麻丘乡),一生极具传奇色彩。他的事迹在民间盛传,也见于道书的记载。许逊生而颖悟,博通经史。年轻时,许逊即以孝道闻名乡里,数次举孝廉而不就。晋太康元年(280年),许逊出任蜀郡(今四川)旌阳令,因居官清廉,世称“许旌阳”。当时蜀地民间流传着“人无盗窃,吏无奸欺。我君活人,病无能为”的歌谣,可知许逊的功德、百姓对他的爱戴以及他的声名远播。

  十年后,许逊弃官东归。蜀地百姓无计挽留,便为他立生祠,像敬祀神明一样加以敬拜,并在家中挂上许逊的画像。有的民众赢粮景从,恋恋不舍地送他至千里之外,有的甚至一路相随来到南昌,在距离许逊宅不远处结茅以居,并改从许姓而形成许家营。这一地名至今尚存。

  弃官回乡之后,正值江西和两湖一带水灾泛滥。许逊带领众弟子治水历时十余年,纵横江西南昌、修水、吴城、奉新各地以至湖南、湖北等地区,民间留下大量他们力治水患、为民除害的故事。在治理水患的过程中,许逊的形象更加丰满,无论品德与才能,都显示出超凡的魅力。治水功成后,许逊返归故里,恬淡隐居,修道炼丹,带领弟子们研习孝道真诠,以忠孝之风化行乡里。

  江西自古以来就经常遭到水灾的侵袭,百姓不仅财产遭受严重损失,生命也常常悬于一线,人们“谈水色变”。处于深深水患恐惧中的人们要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谋求生存,需要具有超凡的英雄人物来施救和济度,而许逊正是他们理想的形象。

  汉代道教已经接受了儒家伦常观,魏晋道教则进一步纳入行善立功等儒家伦理。儒家传统有对所谓“三不朽”的追求,即立德、立功、立言,这是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永恒价值。许逊在任时,政尚德化、居官清廉,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,致仕后治理水患、解民倒悬,以孝道化行乡里,为人称善,用德与行铸造了永恒的丰碑。后人在他的居住地西山修建许仙祠,即今天的西山万寿宫,在南昌建铁柱宫,以纪念这位“江西福主”。万历年间,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,在南昌游记中记录道:“铁柱宫是供奉许真君的道教寺观,院里有根巨大的铁柱,上缚毒龙,传说是许真君用法术降服了为害百姓的毒龙,给江西人带来了幸福和吉祥。”还说“庙建设宏伟”。

  宋王安石在《重建旌阳祠记》一文中称赞许逊“能御大灾、能捍大患,则祀之”。在许逊羽化的农历八月初一,人们聚集于西山万寿宫敬拜,久而久之演变成如今的西山万寿宫庙会,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的民间节日和民俗事象。西山万寿宫庙会因历史悠久、规模盛大、影响深远,于2011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有关许真君的信仰与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及地方社会民俗紧密结合,呈现出鲜明的本土性特征。在江西,祭祀许逊的庙宇近600所,许多地名的来历也与许逊的传说密切相关,如生米镇、都仙渡、落瓦村、棕帽巷等,各种名迹不胜枚举。

  宋元时期,在南昌西山兴起“净明道”,又名“净明忠孝道”。净明道是道教的一大传统宗派,其“忠孝神仙”的教义融会儒道两家精神,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,在道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。该道派尊奉许逊为祖师,以儒家的忠孝思想作为立教的基础,承许逊的训导以为“净明八宝”,即忠、孝、廉、慎、宽、裕、容、忍,作为度人之基,加以推崇。这“八宝”代表八种人格,包含修身和接物、内涵和外在的内容。关于“忠孝”,净明道阐释说:“忠不欺,孝不违”“一物不欺,一体皆爱”,又说“大忠者一物不欺,大孝者一体皆爱”,可见这里的忠、孝已不再局限于君亲的狭隘范围,而扩展至对国家、民族以及人类的爱,是一种博爱精神的体现。净明道还强调“欲修仙道,先修人道”,继承了许逊所倡孝道注重宗教实践的世俗性特点,强调服务现实人群,重视救拔俗世灾厄等入世实践。由于这些特点,净明道得到地方百姓的响应。又以其对儒家的融摄,提倡儒家伦理道德,净明道亦深得官僚士大夫的赞赏,受到统治者的重视。

  由于许逊信仰在地方社会持续、深刻的影响,历代朝廷屡次诏封嘉许,为其祠观赐额:唐高宗永淳朝赐“游帷观”额,宋真宗大中年间改赐额“玉隆观”,宋徽宗政和二年封许逊“神功妙济真君”,政和七年赐殿额“玉隆万寿宫”,元成宗加封许逊“至道玄应神功妙济真君”,明武宗赐额“妙济万寿宫”。文学作品《西游记》也将许真君列为四大天师之一。

  许逊信仰的历史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江西地方社会。如今,全国乃至海外约有1300处净明道万寿宫。这些星罗棋布的庙宇与中国历史上三次江西移民大潮有关。明清时期约500年间,江西概有两千万在册人口流出省外,主要输入湖南、湖北和云、贵、川数省,少数迁入河南、陕西、安徽、浙江、广西以及南方的闽粤地区。

  深受净明道文化习染的江西移民每至一处,都会兴建万寿宫,把乡土神许真君安放在那里。净明道忠孝信仰继续在移民社会中发挥着乡土认同的作用,推动着许逊信仰的跨区域发展。

  净明道忠孝文化还跨越台湾海峡,在台湾落地开花。台北的江西会馆每年举行春节联欢会,并在八月初一许真君羽化日谒宫上寿。台湾桃源县建有闾山净明道院,还有以许逊为主神的庙宇仁寿宫。2005年11月,西山万寿宫联合南昌万寿宫和台湾净明忠孝道教协会举行了隆重的“海峡两岸净明道归宗传度祈福大法会”,增进了两岸道教界的友谊,增强了两岸道教界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,再一次表明两岸人民本是同根、同源、同祖、同宗。

  (作者单位为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。本文刊于《中国民族报》2022年3月29日08版。)




扫一扫关注